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核医学科分子影像实验室
作者:日期:2024-04-09阅读:

一、科室简介

核医学科成立于2001年,现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无锡市核医学诊疗中心、无锡市发展学科、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临床转化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目前科室有5名博士,高级职称6名,外聘合作科研博士3名。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市级科研项目及国内横向资助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人民币4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分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及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等奖项。除了完成日常诊疗工作以外,核医学科围绕核医学诊疗方法,申报了多种放射性核素资质,目前已获得放射性药物使用IV许可证。

核医学科立足于核医学临床转化研究的方向,积极与新兴核药公司、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核医学科组建了分子影像实验室,实验平台占地面积800余㎡,配置了从临床前到临床转化所需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1)现有PET/CT、SPECT/CT等国际先进临床分子显像设备、回旋加速器、锗镓发生器、正电子药物合成模块、肿瘤治疗病房和负责GCP项目开展的专业团队;(2)具有符合GMP要求的放药生产设施化学合成热室和结构表征仪器,如γ计数仪、同位素高效液相色谱仪等;(3)动物实验方面,江南大学科研中心建有江苏省合格的SPF级动物实验室和普通动物实验室,拥有小动物呼吸机、小动物麻醉机、小动物PET/CT成像系统;(4)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拥有细胞培养室、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波段酶标仪、凝胶电泳及成像系统、流式细胞分选仪、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筹设备。另外,核医学科科研团队在放射性药物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新型探针开发研究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具有良好的科研背景和实验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合成新型PET探针十余种,其中申请和获得十余个PET探针的科研临床批件,具有丰富的创新型探针的科研临床经验。

二、研究方向

1)新型放射性核素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探针的研发

2)基于多组学肿瘤诊断、预后评估标志物及干预新靶点的发掘

3)放射性核素探针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人员简介

1)主任:郁春景教授

核医学科,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核学会理事,无锡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江苏省第五、六期“333”第三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发表SCI论文及中华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江苏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等奖项,承担省、市级课题多项。

研究方向:新型放射性核素肿瘤靶向诊疗一体化探针的研发

2)主任助理:付海田副研究员

江南大学工学博士,博士后。长期致力于筛选具有抗肿瘤潜能的生物活性分子。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申请并已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担任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天然活性高分子筛选及其临床应用开发/肿瘤诊疗靶点筛选;放射性核素探针的开发

3)研究人员

贺慧慧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从事核医学领域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多年,在核医学诊疗及新型核素分子探针的构建与转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BMC Cancer等期刊,主持市级课题2项。

研究方向:新型放射性探针的临床转化研究

王嘉良助理研究员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免疫学博士。主要从事移植免疫排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治疗,同时参与肿瘤免疫治疗与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相关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ustainable Systems等期刊,发表或参与发表SCI论文14篇

研究方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治疗移植免疫排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陈礼平助理研究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有机合成专业硕士,现任3344体育官网登录分子影像与转化中心助理研究员。多年来从事PET,SPECT分子影像放射性探针的设计、标记以及临床转化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Mol. Pharmaceutics,Contrast Media &Molecular Imaging,ACS Omega等期刊。

研究方向:肿瘤及神经显像等分子影像放射性探针的设计、标记以及体内外评价和临床转化。

楼可全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现任3344体育官网登录核医学科住院医师。从事核医学领域的临床工作多年,在核医学影像分析及新型核素分子探针的构建与转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经验。

葛雨秋副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现任江南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与统计学相关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Gut、Oncogene、Clin Epigenetics等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担任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基于多组学大数据分析的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及机制研究

傅俊杰副教授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现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糖类药物相关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 Sci、Chem Eng J、J Med Chem、Eur J Med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等期刊,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件,授权3件,主持国自然等科研项目6项。

研究方向:糖类前药;糖基药物递送系统;糖尿病治疗药物;糖类核药

王真副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博士,现任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副教授,从事乳腺的微观解剖及乳腺癌的诊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表一作SCI论文6篇。

研究方向:肿瘤铁死亡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协同机制研究

四、特色平台/设备

肿瘤临床标本库

临床GCP平台

临床用PET/CT、SPECT/CT

放射性药物合成热室

回旋加速器

锗镓发生器

小动物用PET/CT

肿瘤临床标本库